進一個階段以來,國內汽車增速越發的明顯。針對這一全世界都來中國市場競爭產能的現象,很顯然就要看國內汽車保有量的幅度以及空間的容納程度如何了。如果,在汽車越來越多的情況下,不能很好的治理與管理好報廢車輛,不僅很容易使社會的污染程度加劇、而且也會讓本該合理升值的回收產品、卻不得不成為社會的包袱,這恐怕才是汽車行業現階段值得關注的新問題。
針對國內汽車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,國內的報廢車輛已呈現出逐步上升趨勢。而針對國內報廢汽車的管理,到現在還在沿用2001年6月發布的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》,其中,老的管理辦法所規定的五大總成不能進行再制造,這一項就限制了國內在回收層面的積極性。這不僅使本該合理回收的產品不能在正規渠道變廢為寶;而且,也由于管理層面法規出臺的拖延,使得報廢車輛對市場乃至社會的隱患越來越大。這就需要在汽車保有量超負荷的情況下,盡快地解決好報廢車問題?;蛟S,不讓報廢車輛問題拖國內汽車整體發展后腿,已成了當務之急的問題。
舊管理辦法為何讓報廢車治理進退兩難
可以說,國內目前的報廢汽車管理一直是問題多多。這一方面是由于老的管理辦法,已不適應現階段的發展形勢,從而使國內主流的報廢車的回收渠道,難以有更多的積極性。這就使得相應合理的回收市場僅僅是百分之三十,這比較發達國家回收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、顯然是存在著非常巨大的差距的。另外,報廢車輛回收的百分之七十,往往會流進非法回收車輛的市場以及仍然保持著帶病上路的現象,這些能夠給市場與交通帶來那些負面影響,顯然是不言而喻的。
就拿主流市場回收的車輛而言,十多年前所頒布的《報廢車輛回收管理辦法》,顯然已經難以適應現在的具體需求,這不僅容易讓正規的回收渠道有路越走越窄的問題;而且還容易讓國內更多的非法渠道大張旗鼓的賺取暴利。這樣一來,既會將應有的報廢市場巨大份額無形中被攤薄、而且也會讓報廢車輛的再使用存在著難以想象的風險。而相比之下,為了解決報廢車輛管理適應現階段市場需求所推出的《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》,正在征求意見階段,令人遺憾的是,這一征求意見到現在已四年有余,卻仍不見正式發布!這樣的新規定出臺的拖延,顯然是很難與只爭朝夕的汽車發展難以匹配的。這恐怕也是,報廢這管理越發無奈的主要原因。
報廢車管理為何不應該出現人為的短板現象
針對現階段的報廢車管理問題,不僅是由于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距離遠拉越打、還在于國內治理黃包車的需求越來越明顯。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率先在報廢車輛方面,做足與做好文章,才是比什么都更加重要的。像國內現在的黃標車擁有量已經多達1451萬輛,這就更凸顯出報廢車輛治理層面的新問題。其中,被譽為國內首富的廣東,黃標車就高達168萬輛,如果要從報廢車輛治理看政府作為的話,很顯然廣東這樣富可敵國的大省(據說,廣東一省的經濟收入,就可以超過世界許多國家的收入),并未在治理報廢車輛方面有怎樣突出的作為的,就談不上治理黃標車的成效了。所以,政府要想使汽車發展處于領先地位,首先就需要先治理好汽車市場的短板問題,這才是為重要的。
其實,之所以需要盡快的出臺新報廢車管理辦法。關鍵就在于,報廢車輛的過多出現已經使汽車市場受到不小的影響。這不僅有回收層面的分流嚴重,很容易讓更多的報廢車輛資金出現外流;還在于一拖就是四年的征詢意見稿,很說明政府在治理報廢車輛問題上的束手無策,如果任其這樣的事情不斷的延續,表面上看似是報廢車輛方面受到影響,實際上就會真正形成拖汽車發展后腿的大問題,這恐怕才是需要管理者自己先反思的關鍵問題。
平心而論,由報廢車輛過多所形成的問題,其關鍵的焦點還是在于利益之間所存在著的糾葛。為此,新管理辦法就應該首先解決好利益分配的問題,這才是能夠使報廢車輛順利回收與合理產生效益的關鍵所在。如果,新的政策不能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、不能及時應對市場需求的話,報廢車市場的亂象很可能就會拖累汽車發展,更不用說對社會所潛存的危害了!為此,新報廢車管理條例確實已到了不出臺不可的程度了!
![]() | 手機:139-0833-8649 |
![]() | 手機:133-3020-3896 |
![]() | 電話:023-6718-1920 |
![]() | 地址:重慶市江北區鐵山坪街道港桂路111號11棟3號 |